鋪浪

有關中國 - 富春江

吳均 - 與宋元思書 中說到:「水皆縹碧

千丈見底;游魚細石

直視無礙。

」但又提到:「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這樣不是很誇張又矛盾嗎?既然千丈

怎可見底?河水湍急

又豈可直視何底細石?所以

請給我更多有關中國富春江的資料。

還有

可以告訴我「千丈」是多少公尺嗎?以及深達千丈的河流真的存在嗎?謝謝。


“天下佳山水

古今推富春”這是古人對富春江的贊譽﹔“不是漓江

勝似漓江”這是今人對富春江的評價

并把它與長江三峽、桂林漓江并稱為我國最著名的三條江河風光游覽線。

七里瀧

又叫七里、七里灘

系富春江上游河段。

南起建德市烏石灘

北至桐廬縣蘆茨溪口

全長22公里。

兩岸青山夾峙

有“小三峽”之稱。

往日灘險流急

行船難以牽挽

快慢要看風力

諺云“有風七里

無風七十里”

故名。

“七里揚帆”為嚴陵八景之一。

夏日置身峽中

陰翳迷蒙

涼氣襲人。

雨后天霽

群山飛瀑如練

蔚為奇觀。

1968年富春江電站建成

大壩橫堵瀧口

險灘急流化為平湖

碧波千頃

清麗奇絕。

梅城古鎮是古睦州府、嚴州府、建德縣的治所

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城有兩湖

東西點綴

外有雙塔

南北對峙。

城內的思范牌坊、建德侯坊、明桂青柯、六合古井等名勝

可訪古尋勝﹔城周圍的玉泉寺、奉真道觀、烏龍嶺、萬松林、雙塔凌云、兩江成字等景觀

可探幽獵奇。

南峰塔與北峰塔是兩座七層磚塔

屹立在新安江、富春江、蘭江的匯合口

隔江相望

構成“雙塔凌云”。

其中南峰塔高57米

為七層八角空心磚塔

始建于隋唐

今存寶塔為明嘉靖年間所建。

在古塔周圍有嚴陵文化碑廊、先賢堂、報恩寺、瀟洒亭、梅苑景觀。

新近建成“朱連科收藏品博物館”

館內珍藏品丰富多樣

價值連城。

葫蘆飛瀑在七里瀧南岸坌柏灣內。

沿坌柏溪行500米

迎面山崖鞍部有一飛瀑

瀑高百米

從陡壁直瀉而下。

壁間有一形似葫蘆的石窟

瀑布先瀉入葫蘆口中

再從底部沖出

飛珠拋玉

直注深潭

騰起層層白霧雨花

璀璨耀目。

七里瀧上游有一道溪流從北岸匯入

這就是著名的胥溪

相傳春秋時楚國伍子胥避楚平王謀害

逃奔吳國

后經此渡口進入吳國都城姑蘇。

渡口石壁危立

上有摩崖石刻“子胥渡”三個大字。

此處江面開闊

悄悄寂寂

古道縈回

故名“子胥野渡”。

交通:杭州汽車西站乘長途汽車到梅城(半小時一班)

車程2小時

車資20元。

梅城到建德(新安江)車程40分鐘

車資4.5元。

門票:從梅城乘船游覽雙塔凌云、葫蘆飛瀑、子胥野渡

門票50元

船票30元。

早上8:00開船

大約下午2:10分左右到達終點(乾潭鎮 兒時學畫

曾臨摹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傳世名作《富春山居圖》(1338年作)。

聽先生講中國山水之妙

總不能理解

以為那是古人想象出來的

世上哪有這麼好看的景色

於是自愧弗如

於是至今成不了畫家。

稍大

會讀書了

偶然的機會得到一本30年代出版的郁達夫游記《履痕處處》

立即被他那浪漫、傷感的文字所吸引

似乎陪著他游了一回富春江

天目山。

文學和美術的雙重描繪

使我對浙江西部的山水風情有了極深的印象。

去年春天

正是油菜花開的時候

終於有了機會

步黃公望、郁達夫的后塵

驅車500多公裡

行期六天

圓了富春、天目之夢。

車過富陽

便下了高速公路

離開了那封閉的通衢大道。

轟然而來的連綿不斷的油菜花

一派燦爛的金黃

仿佛是帶著隆隆的聲響一下撞到你的面前。

也許是一種錯覺

這麼多年用眼睛看世界

從未感覺到顏色也有聲音

是一種金屬的聲音

是那種先民的銅鼓在山間滾動的聲音。

這是一片無邊的顏色

這是一脈純粹的金黃

這是一種真正的燦爛

在這麼大面積的金黃色面前

隻能瞇起眼睛

否則會將你的視神經燒灼。

此時

驕陽當天

四野澄明。

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無拘無束

肆意撩人地開著

讓人隻能從心底發出對生命的贊嘆!

我隻有頻頻撳動快門

卻不知相機裡記錄的是什麼

隻覺得生命的沖動在相機快門的頻響中得到了釋放!

從富陽到桐廬

經橫山、鬆溪、新登、塢泥口

計52公裡

路依水行

倒也見了富春江的真面目。

路雖不寬

卻很平

車不多

人不雜

比起現代化的高速公路

平添了幾分自然氣韻。

彎彎的一江碧水

環繞著山中桃李

田間竹木。

路旁水畔

看見了幾處竹籬茅舍﹔山腰林間

閃出了幾位採茶春姑

正是明前茶上市的時候。

一派山村春日的風光

閑散

悠然

比起濃妝艷抹的杭州來

猶如未經描畫的村妞

淺顰低笑

盡是一份天然

讓你的心隻是一種欣然怡然

而不是西湖岸邊的種種騷動。

富春江之美

美在水。

彎彎的、綠綠的、清清的

細沙鋪岸

游魚可數

蘆荻蕭瑟

明月曉風。

更有那如黛青山

傍其左右

如一位多情郎

輕輕挽住情人的腰肢。

這淺淺的一灣水

千百年來緩緩地流著

她流出了詩人的佳句

漾出了畫家的顏色

懸住了隱者的釣竿

如今

又勾住了攝影家的眼睛。

黃公望、張志和、嚴子陵、柳亞子、郁達夫、林語堂、賀天健、葉淺予

流水無痕

卻履痕處處

留下的是詩

是畫

是神奇的傳說

是飄渺的遐思。

車過桐廬

沿320國道

經建德到淳安

便是千島湖之所在了。

新安江水庫建成后

數千座山峰沉入了湖底

露出水面的山頭便成了一座座島嶼

島島相連

蔚為壯觀

赭黃色的沙岩浮在水面上

擁著桃花綠水

賞心悅目。

這裡物產豐饒

沿途小店無論吃住

殷勤周到

價格便宜。

同行的老友徐文戈先生亦是性情中人

浮沉商海多年

看慣了紙醉金迷

眼前的湖光山色

淳朴民風

使他感嘆不已

手中的相機卻也一刻不停

記錄了對祖國山河的贊美

留下了對人生旅途的醒悟。

參考資料 http://big5.ctrip.com/destinations/sight.asp?resource=3995
一、“中國”一詞之本義考   華夏族人稱其四境民族為蠻、夷、戎、狄

而自稱為“中國”。

“中國”一詞最早見于周代文獻

后來隨著所指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

大致說來

有以下六種概念︰一是指京師(首都)而言

如《詩經‧民勞》注︰“中國

京師也”。

二是指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

如諸葛亮對孫權說︰“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

不如早與之絕”。

三是指中原地區

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徒中國”。

四是指國內、內地

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

而三在蠻夷

五在中國”。

五是指諸夏族居住的地區

如《論語集解》︰“諸夏

中國也”。

六是指華夏或漢族建立的國家

《史記》、《漢書》經常出現這樣的稱謂。

所以自漢代開始

人們常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

正因為如此

當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后

便以“中國”自居

如鮮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稱“中國”

將南朝叫作“島夷”;而同時漢族建立的南朝雖然遷離了中原

仍以“中國”自居

稱北朝為“索虜”、北魏為“魏虜”。

又如在宋代

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

且互不承認對方是“中國”。

  二、“中國”一詞之地域理念演變考   “中國”一詞所指範圍

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展過程。

當《尚書》上出現“中國”時

僅僅是西周人們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的稱呼;到東周時

周的附屬地區也可以稱為“中國”了

“中國”的涵義擴展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而隨著各諸侯國疆域的膨脹

“中國”成了列國全境的稱號。

秦漢以來

又把不屬黃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權統轄範圍之內的地區都稱為“中國”

“中國”一名終于成為我國的通用名號。

19世紀中葉以來

“中國”則成了專指我們國家全部領土的專用名詞。

  事實上

“中國”一名雖有三千年文字記載的歷史

但它僅僅是一種地域理念

從夏、商、周開始直至清末

從來沒有一個王朝或政權曾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

“中國”正式作為國名

始于辛亥革命以後。

1912年元旦

中華民國成立

國際上通稱Republic of China

簡稱China(“中國”)。

至此

“中國”一名才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

1949年成立了偉大的中華民眾共和國

又將“中國”概念完善、充實到今天的含義。

  三、“中國”一詞別名考   “中國”的別名

除上述的“華夏”外

還有“中華”、“九州”、“四海”、“神州”等稱呼。

“中華”最初指黃河流域一帶

《三國志》裴注中最早出現了“中華”一詞。

隨著版圖的擴大

凡屬中原王朝所管轄的地方都統稱為“中華”

泛指全國。

唐代韓 屋詩雲︰“中華地向邊城盡

外國雲從島上來”

已把“中華”與“外國”對舉。

所以

“中國”也簡稱“華”

中國人僑居海外稱“華僑”。

  “九州”之名

起于戰國中期。

當時列國紛爭

戰火連天

人們渴望統一

于是產生了區劃中原的思想萌芽

因而《禹貢》便有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

其它古籍如《爾雅‧釋地》、《周禮‧職方》、《呂氏春秋‧有始覽》等也有“九州”的記載

盡管具體的州名有所差異

但記載的均為九個州。

“州”正式成為政區是東漢的事。

后代的州越分越多

越分越細

轄區也越來越小

但中心地域大致相當于戰國時代“九州”的範圍。

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國的代稱

並一直沿用至今。

  古時候

中國曾有“四海”之稱

以四境均有海水環繞而得名。

戰國齊人鄒衍

得到海外交通的啟發

大膽提出了“大九州”說。

他認為《禹貢》九州合起來只能算一州

叫“赤縣神州”;同樣大小的州共有9個

但不過是裨海環繞的小九州;這樣的小九州共有9個

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為大瀛州所環繞。

所以

“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

后代的事實雖然證明這只是一種假說

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四、世界文化中的“中國”名稱考   古代印度、希臘、羅馬等國人

尊稱中國為Cina、Thin、Sinae

許多發達國家幾乎都用與之音近的名詞來稱呼中國

中文譯音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

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對應

或以為從“絲綢”的“絲”讀音而來

也有人認為源出“瓷器(china)”或閩南話的“茶”。

  俄羅斯將中國叫“契丹”

顯然另有來源。

契丹族建立的遼朝

武力強盛

控制著整個蒙古高原及其周遭地區

鐵騎所至

所向無敵。

而當時剛剛興起于東歐平原的俄羅斯人

初聞東方惟有契丹

故稱中國為“契丹”

並沿用至今。

參考資料http://salalabbs.800buy.com/read.php?tid=1903

富春江國際,富春江旅遊,富春江在那一省,浙江富春江,吳均 富春江富春江,與宋元思書,黃公望,水皆縹碧,郁達夫,急湍甚箭,桂林漓江,蘆茨溪口,新安江,建德侯坊

沙漠|換日線|亞洲|海拔|太平洋|海岸|地圖|北極|歐洲|熱帶雨林|湖泊|冰原|行政區|南極洲|斷層|火山|地質|時差|氣候|世界遺產|海島|地下水|陸塊|濕地|等高線|海溝|大西洋|礦產|冰山|大洋洲|航線|南極|美洲|河川|沼澤|非洲|赤道|冰河|

鋪浪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30814346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qaz10140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