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新浪網中國

中美異族婚姻帶來的啟示 /米雪

中美異族婚姻帶來的啟示  /米雪   原文地址: blog.sina.com.cn/u/5db809ae0100cy70   前幾日

我的朋友珍妮慶賀結婚10週年。

她嫁給一位白人

據她介紹

老公很顧家

裡裡外外一把手

家裡修理是個能工巧匠

照顧小孩耐心周到

下班回家就抓緊時間陪孩子。

他們也為柴米油鹽之類的瑣事鬧彆扭

他們還有明顯的“分歧”:一位愛中餐

一位用西餐

各做各的

在家裡很難坐在一起

外出用餐也要經過一番商討。

引人注目的是:他們有一對十分可愛聰明的混血兒寶貝。

  對於稱呼珍妮的婚姻用語

我還費了腦筋。

本想稱“異國婚姻”

一想

不對

許多夫婦在結婚前都已是美國公民了。

即使不是美國公民

結婚後很快就入籍了

不是異國。

用“異族”吧

夫婦來自不同族裔。

但是

即使不同族裔

如果兩人同在美國生長

還是比較容易尋求共同點。

  沒想到更合適的用語

就用“異族”

本文主要指處在不同國度生長環境的夫婦

如珍妮

她從小在中國長大

來美國留學而移民

中國文化對她的影響非常深刻。

而她的先生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

  由於美國是個移民國家

居民來自世界各地

異族婚姻很普遍。

以前我住的公寓

有4個單元

其它3個單元的住戶都是異族婚姻家庭。

我見有的夫婦攜手散步

親親密密

也目睹有人鬧離婚

吵得警察都上門。

  提到中美異族婚姻

在這裡我見多的是:移民來的中國女人嫁給異族美國人

她們 談起 先生

流露出自豪感和幸福感。

似乎少見移民來的男生娶異族美 國 太太

不知其它區域如何。

  每一樁婚姻都是獨特的

有酸甜苦辣

不因為夫婦膚色不同

而有特例。

從這些朋友們的介紹

我發現中美異族婚姻有兩點值得我們借鑒。

  老夫老妻也要浪漫。

儘管有吵鬧

珍妮夫婦很快就和好

主要歸功 于 先生。

不管鬧得如何

先生上班前一定會給珍妮一個親吻和擁抱

下班第一句就問:“你今天過得如何?”所以珍妮很容易消氣。

平時

先生對她的生日、結婚紀念日等記得一清二楚

提前買好禮物

節日也不忘給她送禮

請她外出用餐。

平時外出用餐和參加聚會

不論是工作還是朋友

都能盡量攜太太同行。

  在有些中國夫婦看來

這些細節太繁瑣

老夫老妻啦

講究這些“客套”幹嘛

都是自家人了。

不過

女人可是心細敏感

先生的用心一定會得到感激

相信男人也不例外。

  婚姻需要雙方相互尊重。

良好的婚姻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不是老公單方“獻慇勤”就能萬事大吉。

我的一位朋友分享她的感受說

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衝突就減少了

她舉例說

她的老公買了新衣

就把舊衣服扔了。

剛開始

她埋怨先生太浪費

你拿去送人也好啊。

但是後來

她站在老公的角度看

發現“勤儉節約”對這位地道的美國人來說

很難講得通。

而且

在美國

舊衣服送誰呀

不扔

也只能捐了。

  有時夫婦大吵大鬧

其實只是為了芝麻小事

也許我們以為

既然是夫妻

你就要替我著想

你要聽從我的意見。

如果雙方都這些想

不吵才怪呢。

  夫婦之間需要相互尊重

與其他人之間同樣少不了。

來美國後

我感受很深的是這裡的一種文化:尊重不同觀念。

在這裡大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理念和宗教信仰等等

你不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強加於別人。

  我很喜歡這樣的文化氛圍

大家各過各的

旁人不會對你品頭論足

或干預。

就是對自己的家人朋友也要有這種理解和尊重

不妨問問自己這樣的問題來提醒自己:你憑什麼議論和干預父母、兒女、兄弟姐妹或朋友的生活方式?你是否站在他們的角度替他們想過實際情形?   婚姻幸福與否

不取決於雙方來自的區域

同鄉同土也難保雙方和睦

婚姻需要兩人同舟共濟

而相互尊重往往是一切的基礎。

資料來源: 新浪網    

sina新浪網中國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695389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az10140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